專欄連載Column

2022-12-05

第36堂 比賽與考試的心理差點

面對比賽與考試時,每個人都希望能做好萬全準備。然而最重要的勝負關鍵,當然就是心理差點這門必修課目。

比賽與考試前,你應該好好想想,該準備到什麼程度才能達成預期目標?如果你不知道心理差點這件事,很遺憾的告訴你,多數的比賽與考試結果,只會讓你的學費一繳再繳。

比賽與考試的高爾夫心理差點,包括了瞬間集中力不夠、無法放輕鬆應戰、目標設定錯誤而給自己帶來壓力、過度高估自己、忽略比賽與考試前的心理調整、戰略與戰術的判斷失策等等,這些聽起來都懂的事,但你可能真的不懂。

高爾夫比賽與考試之前,不是看你平常打幾桿,而是看你的差點有多少,還有,差點的分佈有多少是在技術上?有多少是因體能的關係?球具引起的差點如何?最後,要看心理差點。很多大師級的高爾夫名人都說過同樣的話,高爾夫比賽就是心理的競技,說的準確一點,就是心理差點的較勁。

我碰過太多選手,平時打球的成績表現都很亮眼,一到比賽或考試,就變成另外一個人。說他們心理素質不好也對,但要準備訓練到什麼程度,心理素質才會好?我想,他們需要的不是心理諮詢,而是積極的心理訓練。

傳說中的致勝心理訓練認證的專家都要通過場地測試,有資格成為候選人的條件之一是差點在13之內,被隨機安排在陌生的球場接受連著兩天36洞的考驗,最後心理差點誤差值為零以下,才能順利過關,這點是關鍵。

說一下我自身的例子。我在90年代初在日本完成運動致勝心理訓練課程後,被安排到美國鳳凰城接受心理差點測試。飛了十幾個小時抵達鳳凰城的球場,只做了場地測試說明後,隔天就下球場接受考驗。一起參與測試的人分別從紐約、洛杉磯與溫哥華過來,大家對球場都是陌生,不過參與測試的人都接受過完整運動致勝心理訓練,差點分別在4到11之間,透過測試前的言談交流,大家似乎都很有把握能過關,而結果一如預期,三人的心理差點都在零以內。

有個故事值得一提,約莫30年前,我在日本看一場女子職業高爾夫球賽,一位初登場的年輕選手在第一天的第一洞發球,在攝影機、圍觀群眾的多重注視下,三百碼左右的4桿洞,打了一個剃頭球,小白球只飛了一百多碼,接下來,這位年輕姑娘不慌不忙,繼續處理她的每一桿,結果打了一個帕。我想她的心理差點一定在零以下,如果不是天生好手,就是接受過心理訓練。這堂必修課,你有認真學習了嗎?

 

賽場心理學的實踐家

黃承富
台灣運動作家中的ACE。日本東海大學專攻運動致勝心理學。右手玩高爾夫,左手寫棒球。現為完全運動智庫負責人。